三原龙桥
温氏家祠
温氏著作表自知一生坎坷多舛,历经父兄早逝、闯王之变、明清易代等变故,然其禀赋卓异,天性恬澹,秉持家学,长于诗文,名重一时。一生笔耕不辍,著作等身,有《海印楼志》《龙桥志》《三原志料》《获音》《获音续集》《海印楼文集》《朝那游草》《秋感倡和草》《东遊二记》《少华纪行》《少华游草》《北遊草》《八行图说》《七歌》《悲秋耦吟》《获音遗集》《获音代集》《迪吉摘要》等十八种。
温自知著作《海印楼诗集》自知著作,流传者仅《海印楼文集》《海印楼诗集》《东遊二记》三种,于右任先生曾有书作《录温自知诗》,亦可见其作品影响。《温氏家传尺牍》册多为与自知唱和之作,其中自知自作诗三开,或为天壤间仅存之遗墨。
于右任书其一《夏日同拙庵诸社丈载酒访洁初会长于东堡》
温自知诗其二《听君阳社丈说金焦之胜是日阿咸子和直社》
温自知诗其三《和答张仪昭翁见赠二首录似郢政》
温自知诗拙庵当为三原王公选,洁初、君阳、阿咸、子和皆待考,张仪昭翁为泾阳张炳璇,晚明科学家王徵表弟,曾为王徵撰墓志铭,而书丹者正是温自知。
王徵自知诗近中唐,承少陵遗风,又得陶诗旨趣,同里诗人韩诗在《海印楼文集》序言中认为关中人文“未尝不为先生首屈一指”;清初关中大儒李因笃尊称自知为“吾党领袖”,诚非虚誉也。
温氏世系图温自知族弟温渊知(生卒不详)字玄肆,号笑园,晚更号脱落子,与弟溥知皆诸生,博学多才,工诗文,砥节义,一时词场伯仲推坛坫也。《温氏家传尺牍》册存渊知诗十八首,因单列一篇。
温渊知诗
温渊知诗《早雨柬仪昭先生鲁桥》
温渊知诗《春雪》
温渊知诗《锦帆先生喜子至有作步韵》
《春宵》
泾阳王桥温渊知生平资料不多,读《署中、官阁》两诗,想其应非布衣,或领教职或任小吏或充幕僚。诗中除张炳璇外,“锦帆”、“赵明府”为“燕台七子”之一的赵宾,“杜若”为三原诗人杜恒灿,《海印楼诗集》中有《张仪昭社丈招同诸词盟杏湾游览次韵王渼陂先生春兴正宫八阕》《春日张仪昭招饮杏湾》《赵锦帆明府同刘石生过访共赋齐韵》《送赵锦帆明府擢比部》《赠邢四溟》等,并录有与渊知联句,可知二人长相过从。渊知诗亦多受自知影响,溯唐追晋,不愧“三秦诗派”先导。
《日知诗》台湾地区何创时书法基金会藏有温日知诗札一件,诗名《以诗代柬招弟与亨登屿浮阁时辛酉九月九日》,辛酉在天启元年,自知年方廿五岁。三原温氏,自温纯起,予知、日知、自知、渊知、溥知、启知、树珖、树琴、德嘉、德裕、德勰,至温克、温度、温仪、温禄绶、温长绶、温曾绪、温廷鸾、温蕙等,诗书传家,代有著述,家风家学,足为典范。
陆启浤诗札 陆启浤(1590-1648)字叔度,浙江平湖人。自幼聪敏好学,读书过目成诵,十岁能作古文辞,弱冠即博极经史。生性豪放,倜傥负奇气,早年游金陵,曾留下悬金购荷之佳话,人目为樊川复出。喜交游,曾与陆澄园、赵韩、冯洪业、孙宏祖等结诗酒社。诗宗少陵,《帝京景物略》初刻于崇祯八年,征引其诗六首。启浤客燕廿年,交满长安,然终不遇。崇祯十三年,度天下将变,遂归隐,更名遯,字山翁。一生勤于笔耕,著述颇丰,已知有《古人几部》《贲趾山房诗文集》《读史》《经世谱》《太元测》《射诀》《客燕杂记》等,崇祯十六年所著《北京岁华记》为目前所知唯一存世、以“岁华记”命名明代岁时节日民俗文献,朱彝尊《日下旧闻》、王士祯《池北偶谈》中多有引用。
骆复旦札《海印楼诗集》中有《闻骆叔夜明府将至诗以待之》《送骆叔夜明府扶榇南归》。骆复旦,字叔夜,诸暨枫桥人。拔贡生,授推官,例改知县,除陕西三原,顺治十四年任。由是均徭役,擒巨盗,令简刑省,于民休息。好集古石刻,校勘真赝,公暇手一编,与及门人相考订。历官三年,贫如赴任时,会以水利事论,逮,久之得白,补江西崇仁县,祀名宦。性敏捷,擅诗文,著有《桐荫堂诗抄》《山雨楼诗抄》《至乐堂诗抄》。
林逊诗札林逊(?-1702)字敏子,号立轩,福建侯官人。清代顺治十七年以明经任三原知县,律己严峻,临民慈祥,无纤毫私窦,尤好植士类。越六年,迁开州,邑感其德,拟建祠勒碑,逊闻,切禁止之,后调知达州,皆有惠政。晚归于乌石山之西园构荔水庄,二子侗、佶读书其中。卒祀名宦。
田尔珏诗札田尔珏(生卒不详)字石臣,陕西富平人。天启进士田时震侄、增广生员田时需子。胞姊适关学儒宗冯从吾得意弟子李映林,外甥为清初鸿儒李因笃。因笃三岁丧父,随母避难,长于外家,即诗札中所称“天生大甥”。 温自知与李因笃为忘年之交,自知在《答石生时石生寓代州陳祺公兵宪署中》诗中用“青莲是胜流(谓李天生)”,将因笃与李白类比,评价极高。因笃尝为《获音集》撰《获音评语》,并为《与亨诗草原本》批校。
田尔珏诗札“家华石水部”为富平田本沛,字汉元,号华石,崇祯十六年进士,官工部主事。“施尚白督学”当然是施润章,字尚白,顺治六年进士,顺治十三年由刑部主事改提督山东学政按察司佥事。大约可知是札书写时间。
赵濬诗札赵濬(生卒不详)字元升,号念堂,陕西泾阳人。康熙十八年己未科三甲一百一名进士,官江苏常熟知县。
赵名鼎诗札“刘李二子”中“刘”不知为谁,“李”应指河滨李楷,李楷撰有《温孝靖先生暨元配马孺人继配孙孺人合葬墓志铭》。
赵名鼎诗札大司农指温予知子树琼,由官生任户部四川司郎中,誉称“大司农”。“桐老盟台”为温自知子树琴,字桐柏。
恂生札“恂生”经墨迹比较,考为张恂(1617-1689)字稚恭,一字壶山,陕西泾阳人。崇祯十六年进士,值战乱未任职,东游壶山隐居。顺治二年南下至邗上,十二年,授中书舍人,兼任给事中。张恂天资聪慧,博览经史,喜吟诗作赋,兼学书画。书法“二王”,画师董源,长于山水,善用渴笔,墨法苍浑,有古澹天然之趣。著有《樵山堂诗》《西松馆诗》《雪鸿草诗》等。
许孙荃诗札许孙荃(1640-1688)字友荪,一字生洲,江南合肥人,许如兰孙、许裔衡长子。康熙九年庚戌科二甲五十六名进士,选庶吉士,十三年,改刑部云南司主事,十五年,迁四川司员外郎,十八年,荐举博学鸿词,坚辞不受,升户部山东司郎中,廿三年,改提督陕西学政按察司佥事,识高操洁,廉明审慎,杜弊端,兴教化,勤督课,备诰条,谆谆恳恳,关以西,咸称夫子。遇圣贤名迹,均力为修复。
许孙荃诗札康熙廿六年,许孙荃为温自知《海印楼集获音》作序。廿七年夏返里,亟欲以亲老乞归,九月竟病卒,李因笃为撰《陕西通省督学前太史淝水许使君墓志铭》。许太史工诗文,著有《慎墨堂诗集》。
王辅诗札据《李恕谷先生年谱》载:“甲申,温益修选郾城知县,聘陈子章司刑名”。温氏后人中有温德裕,字益修,号岸先。康熙十一年举人,官郾城知县。工诗,有《哀棣吟》《岸先近草》等。即“温明府”。
王辅诗札所见温氏家传尺牍另有温日知、来临两札,藏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,其余廿二开,皆存山馆。《海印楼诗集》中有《投赠王觉斯宗伯二十韵》,册中原或有王觉斯墨迹,亦不知所踪。百年人事归尘土,惟有故纸最温情。册中刘子、赵明鼎、王辅等详细生平,并待识者教之…
温纯札其二曰:
温纯札章草作札,雍容浑厚,灵动简古,布局疏朗,气度不凡。一为“弟名不具、左冲”, 一为“卅日具、冲”家书, 一望为明人书札,然作者为谁?实在一头雾水。惟 “宁宇兄”“蹇理老”“王掌科”“田老先生”诸人,或有迹可循。
万历皇帝像蹇姓为少见姓氏,然明代为望族,读《明代重庆蹇氏家族研究》,知“蹇理老”即蹇达。蹇达(1542-1608)字子脩,号理庵,巴县人,明初名臣蹇义六世孙。嘉靖四十一年进士,万历朝两任蓟辽总督,为一代抗倭名将、民族英雄。万历卅二年,因功升兵部尚书。
蓟辽地图万历卅二年岁在甲辰,上溯四年即庚子年。
温纯像温纯(1539-1607)字景文,号一斋,三原人。嘉靖四十四年进士,由寿光知县徵拜户科给事中,屡迁兵科都给事中。因昭雪故司谏沈炼狱,为首辅高拱所恶,出为湖广参政,引疾归。万历元年,用荐起河南参议。二年,晋太仆少卿,七年,由光禄寺卿升太常寺卿,力劝张居正回乡守制,与首辅杵,旋移疾归,回乡办学一草堂,引名士讲学。十一年,起复原官。十二年,以大理卿改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,巡抚浙江。入为户部左侍郎,进右副都御史、督仓场。母忧去。进南京吏部尚书。召拜工部尚书。父老,乞养归。终丧,改左都御史。因劾罢御史顾龙桢,与首辅沈一贯忤。妖书事起,力为沈鲤、郭正域辨诬。楚宗人戕杀抚臣,纯复言无反状。一贯怨益深。卅三年,数遭诬奏,十上《乞休疏》,七月致仕。一生清白奉公,五主南北考察,澄汰悉当。肃百僚,振风纪,时称名臣。卒,赠少保。天启初,追谥恭毅。
《二园诗集》温纯胞弟温编(1555-1625)字希孔,号约斋,修干岳立,为诸生,有名庠序。会宁夏变乱改从戎,官至游击将军。万历间,守备汉南,洁自奉公,明而能断,郡邑有讼,咸就剖焉。居乡时恭毅建桥,施粥筑两城,修学宫,早经夜营,倾囊解衣以成之。
《明代职官表》王民顺(1539-1624)字道服,号如水,金溪人。隆庆五年(1571年)进士,初任广宁知县,有惠政,累迁广东按察使。万历廿八年,进陕西右布政使,转左布政使,至卅三年。此或即王公祖(公祖为明清士绅对知府以上地方官尊称)。
《温恭毅公文集凡例》
文集序文目录崇祯乙卯,温自知梓《温恭毅公文集》三十卷,《凡例》中特说明:
与弟书
*以上内容系网友文化纵横自行转载自澎湃-思想,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。亿忆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果对文章或图片/视频版权有异议,请邮件至support@yeeyi.com反馈,平台将会及时处理。
相关推荐